员工在职训练制度 

第一条 目的
为提高本公司从业人员素质,充实其知识与技能,以增进工作质量及绩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所属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训练及其有关作业事项均依本细则办法。
第三条 工作职责划分
(一)教育训练部
1.全公司共同性训练课程的举办。
2.全公司年度、月份训练课程的拟定、呈报。
3.训练制度的制定及修改。
4.全公司在职教育训练实施成果及改善对策呈报。
5.共同性训练教材的编撰与修改。
6.训练计划的审议。
7.训练实施情况的督导、追踪、考核。
8.外聘讲师担任公司全体在职教育训练的举办,每季一次为原则。
9.全公司派外训练人员的审核与办理。
10.派外受训人员所携书籍、资料与书面报告的管理。
11.其他有关人才发展方案的研拟与执行。
12.各项训练计划费用预算的拟定。
(二)各部门(单位)
1.全年度训练计划汇总呈报。
2.专业训练规范制定及修改,讲师或助教人选的推荐。
3.内部专业训练课程的举办及成果汇报。
4.专业训练教材的编撰与修改。
5.受训员完训后的督导与追踪,以确保训练成果。
第四条 训练规范的制定
(一)教育训练部应召集各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从业人员在职教育训练规范,提供训练实施的依据;其内容包括:
1.各部门的工作职务分类。
2.各职务的训练课程及时数。
3.各训练课程的教材大纲。
(二)各部门组织机能变动或引进新技术使(制程)生产条件等变化时,教育训练部即应配合实际需要修改训练规范。
第五条 训练计划的拟订
一)各部门依训练规范及配合实际需要,拟订在职训练计划表,送教育训练部审核,作为训练实施之依据。
二)教育训练部应就各部所提出的训练计划汇编年度训练计划汇总表,呈报人事部核签。
(三)各项训练课程主办单位应于定期内,填写在职训练实施计划表,提报呈核后,通知有关部门及人员。

(四)临时性之训练课程,亦需填写在职训练实施计划表,呈核后实施。
第六条 训练之实施
(一)训练主办部门应依在职训练实施计划表按期实施并负责该项训练之全盘事宜,如训练场地安排、教材分发、教具借调,通知讲师及受训单位等。
(二)如有补充教材、讲师应于开课前一周将讲义原稿送教育训练部统一印刷,以便上课时发给学员。
(三)各项训练结束时,应举行测验,由主办部门或讲师负责监考,测验题目分三~四种,由讲师于开课前送交主办部门。
(四)各项在职训练实施时,参加受训学员应签到,教育训练部应确实了解上课、出席状况。
(五)受训人员应准时出席,因故不能参加者应办理请假手续。
(六)教育训练部应定期召开检查会以评估各项训练课程实施成果,并记录,送交各有关单位参考予以改进。
(七)各项训练之测验缺席者,事后一律补考,补考不列席者,一律以零分计算。
(八)训练测验成绩成果报告,列入考核及升迁之参考。
第七条 训练成果之呈报
(一)每项(期)训练办理结束后一周内,讲师应将学员的成绩评定出来,登录于在职训练测验成绩表,连同试卷送人事部门,以建立个人完善的训练资料。
(二)主办单位应于每项(期)训练办理结束后一周内填报在职训练结报表
师钟点费用申请表,连同成绩表学员意见调查表,送教育训练部门,凭以支付各项费用及归档。
(三)如需支付教材编撰费用时,主办部门应填写在职训练教材编撰费用申请表
送相关部门核签后凭此予以支付。
(四)各部对所属人员应设定从业人员在职训练资历表
(五)每三个月,各部门应填写在职训练实施结果报告呈人事与教育训练单位,以了解该部门最近在职训练实施状况。
第八条 训练之评估
(一)每项(期)训练办理结束时,主办部门应视实际需要分发在职训练学员意见调查表,供学员填写后与测验卷一并收回,并汇总学员意见,送讲师转人事部会签,作为以后再举办类似训练参考。
(二教育训练部应对各部评估训练的成效,定期分发训练成效调查表,供各单位
主管填写后汇总意见,并配合生产及销售绩效之推动比较资料分析评估训练之成效,做成书面报告,并呈核签后,分送各部及有关人员作为再举办训练的参考。
第九条 派外训练
(一)因工作或升等任职新工作前的需要,各部门得推荐有关人员送教育训练部审议后,呈总经理核准后派外受训,并依人事管理规章办理出差手续。
(二)派外受训人员返回后,应将受训之书籍、教材及资格证件等有关资料送教育训练部归档保管,其受训成绩亦应登录于受训资历表。
(三)派外受训人员应将受训所习知识整理成册,列为讲习教材,并举办讲习会,担任讲师传授有关人员。
(四)旅费报销单据呈核时,应送教育训练部审核其派外受训之资料是否缴回,并

 

于报销单据上签注,如未经营审核,会计部门不应予付款。
(五)本条款适用于参加公司外的训练,对因升迁、储备需要,于任职前可集中委托外协部办理训练,但每年以二次为限。
第十条 附则
(一)教材讲义编撰费及钟点费标准:
(二)各项训练之举办,应尽量以不影响工作为原则,如逾下班时间一个半小时以上,或上下午均排有训练时,应由主办单位负责申报提供学员膳食,学员不得另报支加班费。
(三)从业人员之受训成绩及资历可提供人事部门作为年度考核、晋升之参考。
(四)本办法呈总经理核准后颁布实施,修改时亦同。

 

 

 


展开全部

债务人同意第三人还款有效吗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场景:朋友无力偿还房贷,提出让父母代为还款;生意伙伴拖欠货款,协商由合作方代偿;甚至次承租人为避免被房东赶跑,主动替承租人交租金。这些情况下,债务人点头同意了,第三人的还款就算数吗?如果债务人坚决反对,第三人能不能强行替还?

民法知识

2025-10-11
债务人无力偿还第三人能拒绝吗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困惑:亲友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却找到你反复催款,甚至说 “你和他关系近就该帮忙还”;或是偶然卷入他人债务纠纷,担心自己会被强行要求替还。其实,债务人无力偿还不代表第三人必须 “兜底”。

民法知识

2025-10-11
债务人逃债第三人要承担责任吗
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纠纷:债务人借钱后失联逃债,债权人找不到债务人,就转而向债务人的亲友、生意伙伴等第三人催款,甚至认为 “和债务人有关系就该替他还钱”。但这种想法往往没有法律依据。一般情况下,债务人逃债,第三人不承担还款责任。

民法知识

2025-10-11
债务人破产第三人还要还款吗
不少担保人在得知债务人破产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债务人都没钱还破产了,我这个担保人是不是就不用承担责任了?”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 债务人破产不仅不会让担保人免责,反而可能让担保人成为债权人优先追偿的对象。

民法知识

2025-10-11
债务人失踪第三人要还款吗
债务人突然失踪,债权人常陷入 “找谁要钱” 的困境:担保人是否必须替还?债务人的家人需要担责吗?财产代管人有还款义务吗?债务人失踪,第三人是否需要还款,主要取决于该“第三人”在法律上承担的是什么责任以及具体的约定。

民法知识

2025-10-09
第三人代为还款需要债务人同意吗
第三人代为还款需要债务人同意吗?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债务人因失业、生病等暂时无力还款,其亲友、担保人或有利益关联的第三人(比如债务人的生意伙伴)想主动帮忙还债,却纠结 “要不要先跟债务人说一声,没同意的话帮忙还款会不会不算数”。

民法知识

2025-10-09
债务人死亡第三人需要还款吗
在债务人死亡后,其生前的债务该如何处理,第三人是否需要承担还款责任,是很多人会面临的困惑。比如债务人的亲友、担保人或继承人,常会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还款义务,担心 “莫名背上债务” 或 “该还的钱没还导致纠纷”。

民法知识

2025-10-09
第三人代为还款后债务关系如何
很多人在第三人帮忙还清债务后,会对后续的债务关系产生困惑:“朋友帮我还了钱,我和债权人的债务是不是就彻底结束了?我还需要再向朋友还钱吗?” 实际上,第三人代为还款后,债务关系并未完全消失,而是发生了 “转移”。

民法知识

2025-10-09
第三人代为还款算债务转移吗
第三人代为还款算债务转移吗?在涉及第三方参与债务清偿时,很多人会混淆 “第三人代为还款” 和 “债务转移”—— 比如觉得 “让朋友替我还房贷,就是把债务转给朋友了”,但实际上两者在性质、法律效果和程序要求上存在根本区别。

民法知识

2025-10-09
债务人能让第三人直接还债吗
生活中,不少债务人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暂时没能力还债,但有亲友或合作方愿意接手债务,帮自己直接向债权人还款。这时很多人会疑惑:“我能直接让第三人替我还债吗?” 实际上,债务人不能单方面决定让第三人直接还债,必须经过债权人明确同意才行。

民法知识

2025-10-09
1
免费下载
微信扫码关注领取下载码
输入下载码可免费下载
2
付费下载
付费30天内本文档不限量下载
特价:¥1.9 原价:9.9
微信支付
付费后若不能下载,请刷新页面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