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中调解的步骤有哪些 调解的法定程序步骤


在离婚诉讼中,很多人对调解程序感到陌生又好奇。调解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它会对最终判决产生什么影响?作为离婚诉讼的必经环节,调解旨在帮助夫妻化解矛盾,高效解决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下面就为你详细拆解离婚诉讼中调解的具体步骤和关键要点。
离婚诉讼中调解的步骤有哪些
诉前调解:当你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时,法院并不会立即立案,而是先将起诉材料收下,并在45天内通知你是否成功立案。法院会将收取的立案材料分给承办法官,由他联系被告确认地址和身份后,通知双方当事人到法院接受诉前调解。
庭前调解:在立案成功后、正式开庭审理前,承办法官会召集双方当事人到法院进行庭前调解。
诉中调解:对于第一次起诉离婚的案件,法院会着重于调解和好的工作。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法官可能会动员原告撤诉,给予双方一次和解的机会。如果双方同意离婚,法官则会进入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实质性问题。
每个阶段的详细流程
调解动员阶段:审判人员向双方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教育疏导,动员双方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协商调停阶段:双方当事人交换意见,审判人员或协助调解的人员居间调停。
调解结束阶段:当事人就离婚或不离婚达成协议,审判人员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并经双方签字确认后,调解即告成立。
调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互谅互让、平等协商:双方当事人应秉持互谅互让的原则,积极配合审判人员的工作,努力达成调解协议。
遵循合法、自愿原则:调解必须遵循合法、自愿的原则,双方可以自愿选择是否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79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该条款明确了调解是离婚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
2.《民事诉讼法》第122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进一步规定调解程序的适用条件和例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