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网 > 法律问答 > 债权债务 > 借款不还可能要误工费,法院支持吗
借款不还可能要误工费,法院支持吗
真真假假永远猜不透 时间:2022-06-21
1个回答
孙桃梅 | 2022-06-22
借款不还不能要误工费,法院不会支持。因为误工费一般涉及的案件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借贷关系并不涉及误工费。在借贷纠纷中,债权人一般只能主张利息和违约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相似咨询
相关法律知识
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可以起诉吗
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可以起诉吗
很多债权人会疑惑,债务人明明没能力还钱,去法院起诉是不是白费力?其实并非如此。即使债务人目前确实没有财产可供偿还债务,债权人仍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债务人“无力偿还”这一事实本身,并不剥夺债权人依法享有的起诉权。
60261人阅读2025-08-20
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如何协商
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如何协商
当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与债权人协商是化解纠纷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避免诉讼带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还能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为双方找到更灵活的解决方案。但协商并非简单沟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22832人阅读2025-08-20
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会坐牢吗
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会坐牢吗
很多债务人在无力偿还债务时,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坐牢。实际上,无力偿债是否会坐牢,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债务纠纷的性质以及债务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单纯的经济困难导致无法还款,与故意欺诈、恶意逃债在法律处理上有本质区别。
67987人阅读2025-08-20
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有哪些规定
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有哪些规定
《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以《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为核心)对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及监督管理作出了系统性规定。
98580人阅读2025-08-13
一方未履行债务另一方能否拒绝履行
一方未履行债务另一方能否拒绝履行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在双务合同中,一方未履行债务时,另一方在符合法定条件时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这在法律上被称为"同时履行抗辩权"。例如在房屋买卖合同中,买方未按约定支付首付款时,卖方可以拒绝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19724人阅读2025-08-13
双方互负债务时如何确定履行顺序
双方互负债务时如何确定履行顺序
在商业往来或日常交往中,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很常见,比如甲欠乙货款,乙同时欠甲服务费。这种情况下,履行顺序的确定很关键,直接影响双方权益和交易顺利进行。确定顺序时,既要考虑债务本身的类型、是否到期,也要看双方有没有约定或法律有没有特别规定。
21719人阅读2025-08-13
伪造债务会影响财产分割吗
伪造债务会影响财产分割吗
在离婚分割财产时,有些人为了多占财产,会通过伪造借条、串通他人虚构债务等方式,试图让对方承担本不存在的债务。这种行为不仅违背诚信,还会直接影响财产分割的结果,甚至可能触犯法律。了解伪造债务能帮助当事人在遇到此类情况时维护自身权益。
50203人阅读2025-08-13
夫妻共同债务如何举证
夫妻共同债务如何举证
在处理夫妻共同债务纠纷时,举证是关键环节。无论是债权人主张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夫妻一方主张债务为个人债务,都需要提供充分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直接关系到债务最终由谁承担,对夫妻双方和债权人的权益影响重大。
88324人阅读2025-08-13
非金钱债务违约怎么办
非金钱债务违约怎么办
非金钱债务违约是指合同中约定的以交付货物、提供服务、完成特定行为等非货币形式履行的义务未被遵守,比如未按时交付定制商品、未按约定提供维修服务等。这类违约的处理方式和金钱债务不同,因为非金钱债务的履行往往具有特定性。
85600人阅读2025-08-13
金钱债务违约如何处理
金钱债务违约如何处理
金钱债务违约是日常生活和商业往来中常见的问题,指债务人未按约定时间、金额偿还借款、货款等金钱债务。这类违约不仅影响债权人的资金安排,还可能引发连锁纠纷。处理时,既可以通过友好协商化解,也可借助法律手段强制履约。
56869人阅读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