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和债权人区别 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定义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人”和“债权人”是两个最基础的角色,但很多人对两者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存在混淆——比如不知道“自己欠别人钱时,能享受哪些合法权利”,或“别人欠自己钱时,该用什么方式合法追讨”。
债务人和债权人区别
1、定义与角色
债权人是享有权利的一方,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如偿还债务、提供服务)。
债务人是负有义务的一方,需按约定满足债权人的要求(如还款、支付费用)。
2、权利与义务
债权人享有代位权(代债务人行使权利)、转让权(转让债权)、撤销权(撤销债务人损害债权的行为)。
债务人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双方未履行时拒绝对方请求)、后履行抗辩权(对方未履行时延缓自身义务)、不安抗辩权(对方履约能力不足时暂停履约)。
3、法律地位
债权人处于主动地位,可通过法律途径强制债务人履约(如诉讼)。
债务人处于被动地位,违约时可能面临赔偿、强制执行等法律后果。
4、典型场景
借贷关系中,出借人为债权人,借款人为债务人。
买卖关系中,买方为债权人(要求卖方交付货物),卖方为债务人(需履行交付义务)。
法律依据
1.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第五百一十九条:债务是债权人基于债的关系得向债务人请求给付的权利。给付,包括作为与不作为。
2.债权人请求履行、债务人履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3.诉讼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4.担保(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一条: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第七百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
5.继承与债务清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6.执行中保留生活必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一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7.支付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