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网 > 法律知识 > 民商法 > 民法知识 >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

何平律师
四川秦巴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3-07-17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一共有四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情况,也会造成财产的损失,因此国家是非常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

  突发公共事件事件性质

  (一)突发性

  对能否发生、什么时间、地点、方式爆发、程度等都是始料未及,难以准确把握。来源于三方面因素:有些突发事件由难以控制的客观因素引发;有些爆发于人们的知觉盲区;有些爆发于熟视无睹的细微之处。

  (二)复杂性

  往往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总是呈现出一果多因、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复杂状态。多变性,处置不当可加大损失,扩大范围,转为政治事件。突发事件防治的组织系统也较复杂,至少包括中央、省市及有关职能部门、社区三个层次。

  (三)破坏性

  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标志,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还体现在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造成的破坏性冲击,进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四)持续性

  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突发事件从未停止过。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次数,减轻其危害程度及对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无数次突发事件使人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成熟,行为更加理性。突发事件一旦爆发,总会持续一个过程,表现为潜伏期、爆发期、高潮期、缓解期、消退期。持续性表现为蔓延性和传导性一个突发事件经常导致另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可控性

  控制指掌握住使之不超出范围。从系统论看控制是对系统进行调节以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之达到所需要状态的活动过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香港研究小组使用模型评估不同公共卫生手段对SARS的控制情况。A没有采取任何控制措施的发病情况,B爆发后30天开始,把出现症状到入院治疗间隔平均缩短2天,可减少19%发病人数。C在B基础上于第45天停止各区域间人员往来,减少76%发病人数。D在B基础上于第45天减少50%人员相互接触和医院感染率,能够阻止疫情增长。E在D基础上于第55天减少70%医院感染率,疫情能得到非常迅速控制。

  (六)机遇性

  突发事件存在机遇或机会,但不会凭空掉下来,需要付出代价。机遇的出现有客观原因,偶然性之后有必然性和规律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自身的努力或变革,才能捕捉住机遇。但突发事件毕竟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不应过分强调其机遇性。是机遇,也需要有忧患意识。

  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

  一、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首要原则是搞清事实,说明真相。

  二、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还要行动果断,准确判别性质。

  三、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政府要摆清位置,倾听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

  四、跟进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要遵循依法治国原则,对违法犯罪问题严肃处理。

  法律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免责声明: 本站法律法规内容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及咨询线下律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