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离婚法院会调解吗 孕期离婚调解的法定程序


当婚姻走到尽头,孕期的女性选择通过诉讼离婚时,她们往往会好奇法院在这类案件中会如何处理。其中,法院是否会进行调解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毕竟调解有可能缓和矛盾,也可能促使双方达成和平离婚的协议。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孕期离婚案件中法院调解的相关情况。
孕期离婚法院会调解吗
孕期离婚法院会进行调解。根据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起诉离婚,法院通常会受理并进行调解。调解的目的是帮助双方和平解决争议,减少对双方的伤害,特别是对于怀孕期间的女方,调解可以提供一个更为缓和的方式来处理离婚事宜。
调解的具体流程和结果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如果孕妇一方希望通过调解解决离婚问题,法院通常会尊重其意愿并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会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和诉求,帮助双方沟通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孕妇一方坚决要求离婚且在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可能会直接进入审判程序,而不进行调解。
此外,法院在受理离婚案件后,会审查夫妻双方的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如果认定感情破裂且调解无效,法院会判决准予离婚,并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依法作出处理。
孕期离婚调解的法定程序
调解申请:离婚调解可以由夫妻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提出,也可以由法院在受理离婚案件后依职权启动。申请时需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如结婚证、身份证、离婚协议书(如有初步协商方案)等。
调解受理:调解机构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合法有效且申请符合受理条件后,会受理调解申请,并通知夫妻双方调解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事宜。
调解准备:在调解前,调解人员会对夫妻双方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婚姻状况、矛盾产生的原因等。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夫妻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解决婚姻关系中的矛盾和争议。
调解协议:如果夫妻双方在调解过程中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签订书面调解协议。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协议履行义务。
法院判决:如果调解不成,一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通过法庭调查、辩论等环节,对是否准予离婚、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等问题作出判决。
法律依据
1.《民法典》第1079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2.《民法典》第1082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