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租赁合同应包含哪些内容 房屋租赁合同的核心内容


一份完整的房屋租赁合同能清晰界定房东和租客的权利与义务,是避免租房纠纷的重要保障。很多租房过程中的矛盾,比如租金支付、房屋维修、租期约定等问题,都源于合同内容不全面或不明确。因此,了解房屋租赁合同应包含的内容,能帮助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做到权责清晰,减少后续麻烦。
房屋租赁合同应包含哪些内容
1.当事人信息
需明确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姓名/名称、身份证号/营业执照号、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房屋基本情况
包括房屋地址、面积、户型结构、装修及附属设施(如家具家电)等详细描述。
3.租赁期限
需明确起止时间,未约定或约定不明则视为不定期租赁,双方可随时解除合同(需提前合理期限通知)。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期部分无效。
4.租金及支付方式
明确租金金额、支付周期(按月/季/年)、支付方式(现金/转账等),并约定押金数额及退还条件。
5.维修责任
出租人负责房屋主体结构维修,承租人承担日常保养责任;若因承租人过错导致损坏需赔偿。
6.违约责任
约定逾期支付租金、擅自转租等违约情形下的责任,包括违约金调整规则(过高/过低可请求调整)。
7.转租约定
明确是否允许转租及条件,未经同意转租可能导致合同解除。
8.争议解决方式
可选择协商、仲裁或诉讼解决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四条
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3.《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七条
房屋租赁合同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房屋的坐落、面积、结构、附属设施、家具和家电等室内设施状况、租金和押金数额及支付方式、租赁用途和房屋使用要求、租赁期限、房屋维修责任、物业服务及费用承担、争议解决办法和违约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