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网 > 法律知识 > 社会法 >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是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重要措施。

经济纠纷仲裁以后法院不受理怎么办 经济纠纷仲裁后不执行怎么办
经济纠纷仲裁以后法院不受理怎么办
经济纠纷仲裁以后法院不受理可以投诉举报,主要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情况的话,是不符合法定的条件的。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明确的规定发生了经济纠纷,如果要想解决的话,首先双方当事人是可以采取仲裁的方式,仲裁之后的话也是可以诉讼的。
19535人阅读2022-09-20
拘役属于判刑吗会被开除吗 拘役属于判刑吗会不会被开除
拘役属于判刑吗会被开除吗
拘役属于判刑,如果是公职人员被拘役,那是需要开除公职的。而且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38874人阅读2022-09-20
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补缴社保及经济赔偿可以吗 劳动仲裁可以请求补交社保吗
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补缴社保及经济赔偿可以吗
申请劳动仲裁可以要求公司补缴社保及经济赔偿,但是仲裁委、法院一般不会支持,而且劳动者没有经济赔偿,除非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公司补缴社保,经过劳动监察部门审查确定后,应当责令用人单位补缴社保,拒不补缴的,予以罚款。
61138人阅读2022-09-20
公职人员拘役如何处理 公职人员拘役应该如何处理
公职人员拘役如何处理
这主要分三种情况:1,如果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公职人员,应当对其开除。2、公职人员因为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对其开除;3、公职人员因为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应当对其开除。
15448人阅读2022-09-20
签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需要在合同中体现吗 违约金必须写在合同里吗
签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需要在合同中体现吗
签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需要在合同中体现。因为签订一份合同中存在约定违约的条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防止劳动纠纷。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65220人阅读2022-09-20
双倍劳动赔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双倍劳动赔偿金的情形有什么
双倍劳动赔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双倍劳动赔偿金的情形: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作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2284人阅读2022-09-20
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能延长么 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能不能延长
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能延长么
一般来说,试用期是不能延长的。但如果劳资双方达成一致,且延长后的试用期仍在法定试用期期限内的话,那是可以延长的。此外根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69509人阅读2022-09-20
非全日制用工合同中注意事项有几点 非全日制用工合同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非全日制用工合同中注意事项有几点
1、工作时间一般为每天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2、允许建立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3、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既可以订立书面协议,也可以口头协议。4、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可以随时终止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67496人阅读2022-09-20
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有哪些 关于我国涉外仲裁法律规则
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有哪些
一般涉外仲裁的法律是适用于我国涉外仲裁的程序法律的。尽管是属于涉外仲裁,但是只要是发生在我国的相关案件,那么它就是可以适用于我国的仲裁法律规范来进行仲裁地。但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如果上述法律没有规定的,则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的法律。
50432人阅读2022-09-20
未过试用期被辞退有补偿金吗 未过试用期辞退是否有补偿金
未过试用期被辞退有补偿金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理由被辞退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不说明理由辞退劳动者,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若用人单位不支付,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权。
63927人阅读2022-09-20